工程和生物医学应用中广泛使用的TiNi基合金薄板或超细丝材均由传统塑性变形工艺,如冷轧和冷拔与适当退火处理制得,其晶粒尺寸通常在超细晶尺寸范围内[M]。1990年Koike等首先利用冷轧工艺在TI49.2Ni5a8合金中获得了纳米晶/非晶混合组织[5],较高压扭转、等径角挤压等新兴剧烈塑性变形手段应用于TiNi基合金早十余年。与高压扭转、等径角挤压、球磨等工艺相比较,冷乳和冷拔工艺具有设备简单、工艺参数易于控制、样品无污染等特点。受限于高加工硬化率,TiNi合金在冷轧变形中易于断裂,为解决此问题,研宄者将电脉冲引入冷轧工艺中极大地增强了TiNi基合金的变形能力,为大尺寸超细晶TiNi基合金板材奠定了工业基础[6]。
在过去二十余年,研宄者从冷轧诱发TiNi合金的非晶化研宂入手,系统研宄了其塑性加工工艺、非晶化机制、晶化行为、超弹性,以及超细晶TiNi基合金的形状恢复特性等。尤为重要的是,研宄者在以纳米晶或纳米晶/非晶混合组织为特征的TiNi合金陆续发现宽温域窄滞后超弹性、大线性超弹性等新奇性能。这为进一步探索TiNi基合金的应用奠定了基础。